金秋九月的細嘎,風景如畫。一排排傣族特色民居依山就勢次第排開,房前屋后鮮花正開、碩果盈枝頭……
“現在提倡文明理事,共謀發展,村里環境變美了,游客增多了,我們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了?!苯?,面對走訪的臨翔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,細嘎的一位村民說道。
“細嘎”是臨滄市臨翔區鳳翔街道石房村一個傣族聚居的自然村,“細嘎”傣語意為“飯勺留下的地方”。隨著清廉村居建設的推進,細嘎村立足傳統文化資源和“依山近城傍河”的區位優勢,蹚出了一條“廉旅融合”的鄉村振興新路子。
將清廉村居建設融入到鄉村振興中,是臨翔區紀委監委拓展清廉村居建設路徑的生動實踐。近年來,臨翔區紀委監委立足實際、因地制宜,加強清廉村居建設,努力實現基層組織有力、權力運行有序、基層監督有為、鄉村治理有效、清廉氛圍有韻、人民群眾有感。
在細嘎村,廣泛征求村民意見,將移風易俗寫入村規民約,嚴剎奢侈浪費、大操大辦之風,形成了婚事新辦、喪事儉辦、厚養薄葬、勤儉節約、文明理事的新風尚,也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黨風、政風、村風和民風。同時,聚焦“飯勺”文化的傳承和保護,深挖細嘎“司南”故事的淵源,以繪畫、村史室、電子化展示等形式,傳承“司南”傳統文化,群策群力建成以展現石房歷史沿革、歷史故事為主,手工制作體驗、文創產品展銷為輔的“石房記憶館”,挖掘“古樹、古屋、古石”資源,修繕提升部分傳統民居,以墻畫、楹聯等應景方式將廉潔文化巧妙融入景點,融入百姓日常生活,促使良好的村風民風更好地傳承,走進細嘎村,“廉意小景”不斷入目,不時吸引游客們駐足品味,讓傳統村落煥發生機與活力,細嘎變身成了近郊旅游的特色村莊。
為護好集體“錢袋子”,該區紀委監委找準清廉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和著力點,通過構建區、街道、村、組四級縱向監督體系,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“村級廉情直報點”,在村組設置村組“廉情小站”,并積極推廣運用小微權力“監督一點通”平臺,督促引導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中不斷踐行清廉作風,切實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動形成“一核多元、多方參與”的基層監督體系,為鄉村振興注入“清廉活力”。
清風勁吹正氣揚,廉風常拂產業興。通過抓環境,改善村容村貌、激發自治熱情;抓文化留住“村憶鄉愁”、涵養清風正氣,抓監督管住‘小微’權力、明“路線”劃“紅線”,抓業態發展特色產業、拓展增收路徑,細嘎村打造出民族餐飲文化、庭院“美麗經濟”、土特色產品三個品牌,特色醬菜、傣陶、竹編、“蔬菜制畫”工藝品成了網紅特產,“美麗經濟”帶活了產業,促進了農民增收。